河山重整看今朝 “五水共治”锻造浦江样本
慧聪水工业网 “躺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医院里花钱”,这曾是浙江省浦江县老百姓挥之不去的噩梦。而现今,走在浦江就犹如徜徉在花海间,无论是信步城区,还是漫游乡村,都能看到一程又一程的姹紫嫣红。
浦江是个好地方。1万多年前,先人在浦阳江畔开始人类稻作文明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记录和实证将浙江文明史从8000多年上推到1万多年;1000多年前,一支姓郑的家族从桐庐迁至浦江,创造了15代不分家的家族聚居史,以孝义治家的168条家规闻名于世并成为当时的治国法典,这便是“江南第一家”。这是一片风景异常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
浦江是个伤心地。30多年来,水晶产业在浦江发端,并迅速壮大为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加上其他行业污染,浦江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多年来列全省倒数第一;文人雅士辈出的浦江,成为计划生育、违法建房等社会治理问题最多的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率先倡导领导下访,选择矛盾最尖锐、信访最严重的浦江作为下访第一站。
浦江是个新样本。2013年5月6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浦江在全省率先拉开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序幕,打响“五水共治”发令枪;2015年6月23日,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浦江)建设动员会召开,浦江开始新的探索。尽管时间不长,效果已经显现:绿水青山回来了,美丽家园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社会风气转变了,成为中国社科院、省委党校等专家眼里基层治理的“浦江样本”。
水环境危机催生治水新体系
“江河咽,人愁绝。浊污横溢随城堞。泉无泽,山凋色。乱花明灭,一川烟积。泣,泣,泣!冠冲发,心如铁。破荒城壁从头越。看今日,辕门立。万民除秽,只争朝夕。急,急,急!”这是浦江农民诗人吴航发出的呐喊。如今,他的这首《钗头凤·浦阳江——母亲河的呐喊》就刻印在翠湖边。
早在2013年,因无序发展小水晶产业而导致水污染问题突出的浦江县,引起了夏宝龙的注意。浦江县约有两万家从事水晶生产的小企业、加工户,从业人员近20万,是浙江传统“低、小、散”产业的典型。2013年6月底,夏宝龙率队冒雨从钱塘江三江口溯支流浦阳江而上,亲自督战,并要求以浦阳江的治理为动员令,打响今后几年浙江治水攻坚战,并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面对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倒数第一的现实,浦江县委、县政府发动全民参与、依法铁腕治污。自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依法查破水污染案件280起,行政拘留303人,刑事拘留60人;累计关停水晶加工户近两万家,目前仅剩1200余家……浦江县所在的金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一表六图”作战指挥体系,率先创建单元护水作战体系,率先建立“五水共治”标准体系,率先建立跨流域治水联动机制,率先健全河长路长警长全覆盖网络,率先推进以治促转……
如今,浦江全县462条垃圾河、577条牛奶河、25条黑臭河、22条劣V类支流已被彻底消灭,浦阳江出境断面水质已从连续8年劣V类到基本达到Ⅲ类水。事实上,开展“五水共治”两年来,浙江共清理垃圾河约6500公里,整治黑臭河5100多公里。截至2015年底,浙江全省累计建成639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0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新增城镇污水管网6536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
污水治理覆盖率逾九成
7月4日,浦江县浦南街道浦南村内,二十几位工人正在铺设农村污水管网,直径160毫米的管道被埋入地下,铺上30公分厚的砂石后,填入泥土压实。不远处,一口深1.35米的窨井也即将砌筑完成。据悉,浦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涉及366个行政村。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356个村截污纳管工程,受益农户71444户,铺设管网766公里,污水治理覆盖率逾九成。剩下一些村由于农村改造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原因暂缓。
2016年3月,在村民的呼吁下,浦江县农办和街道、村集体筹集资金,启动污水治理工程。自开工以来,工程方加班加点进行设计放样、切挖沟槽、铺设管道、砌筑窨井,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工程建成后,每家每户的污水,大部分进入县里的污水处理厂,一小部分经村口分散式终端进行生物净化处理。”浦江县农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将有效改善村里40多个池塘的水质,消除臭水沟,“接下来,我们要在村里的八九家餐饮店附近安装专门的隔油设施,确保全部污水入管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和难点。与城市污水复杂的分类比起来,农村污水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将厨房、厕所、洗涤污水和雨水分离净化。但要改变村民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而分散的村落和高低错落的地形地貌,也给管道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浦江县组成以人大代表、乡镇工作人员、村民代表等为主的工作组,上门解说,并邀请农户参与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最终获得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乡村旅游实现美丽蜕变
唤回绿水青山后,浦江每一处乡村都成为了一处风景,这里丰厚的人文历史、秀美的山水风光、质朴的老街古村,都成了浦江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走进群山掩映之中的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一股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栋栋杭派与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俯瞰整个村落,马头墙此起彼伏、美不胜收;步入村落之中,回廊、巷道纵横交错、移步易景。
忽而听闻一阵手鼓声,循声而至就来到了廿玖间里,这里原是大户人家的一处宅子,共有二十九间,而现在这里成了青年创客的乐园,地质科普馆、手工DIY、花艺、非遗文化、手工美食工作室……每一间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故事,有游客甚至逛了一下午仍觉得意犹未尽。
眼前庭院深深、岁月静好的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个村落曾是浦江水晶的发祥地,最多的时候这里有316家水晶作坊,村里充斥着水晶机器运转的轰隆声。自“五水共治”后,虞宅乡境内的水晶加工户被一一取缔,青山绿水又重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水晶整治后,如何找到一条让老百姓富起来的道路,当地将目光瞄准了乡村旅游。
虞宅乡党委书记周占伟介绍说,发展乡村旅游为古村注入了活力,“以新光村为例,今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游客都在15000人次以上。村民光卖卖小吃,生意最好的有三万多收入,抵得上打一年工了!”
不只是新光村,如今在浦江,多地都在上演着“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的美丽故事。坐落于通济湖畔的前吴乡民生村,环绕在崇山峻岭之间,“五水共治”后的她像洗去污垢的村姑迎回了俏丽容颜。2015年,浦江乡村旅游人次367万,同比增长45.06%,旅游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87.03%。郁郁青山、潺潺绿水、繁花胜景,沉淀在浦江的这些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元素,如今已然成了现代人“明码标价”的“金山银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