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治理迫在眉睫 生物技术成破局良方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6-06 08:4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6月2日,环保部对外发布《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超五成地下水水质获“差评”。地下水水质急转直下,意味着地下水治理迫在眉睫。而在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中,生物法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小、维护简单、修复率较高等优点备受关注。

地下水治理迫在眉睫生物技术成破局良方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好,则万物得以滋养,物产丰富,一方百姓也能得以安居乐业。相反,水被污染或者某种因素的缺水,万物则枯萎,生灵涂炭,贻害一方,民不聊生。因此,水污染防治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大事。

6月2日,环保部对外发布《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在备受关注的地下水水质方面,2015年超五成地下水水质获“差评”,公报指出,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以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监测对象的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2.5%,极差级为18.8%。

地下水治理迫在眉睫

尽管公众对地下水污染不乏直观了解,但超五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的监测结果,还是让人有些后怕。这意味着,不止地表水已被大面积严重污染,就连那些视线难以企及的浅层地下水,也难逃污染魔咒。地下水水质急转直下,表明单纯依靠水体“自我修复”已不可能,地下水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超越了临界点。

当务之急,一方面,必须以最严厉的措施斩断污染企业的随意超标排放,特别是在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方面,更要毫不犹豫采取措施,并确保落实,先改变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

另一方面,还应该从长计议,以顶层设计制定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措施。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因此,在地下水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对水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关乎到人体健康,生态安全,万不可轻视。

如何治理?

现阶段,工业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不合理排放等因素是地下水水质骤降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地下水过度开采、海水入侵,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流失,水质受到污染。不同于地表水,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十分复杂繁琐。如何修复治理地下水,业界资深人士给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防治结合,坚决遏制地下水污染势头。要源头控制,加强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的监督管理。对重点工业企业地下水环境进行定期评估,对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定期检查。要重拳打击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对偷排直排超标污染废水、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应因地制宜,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科学耕种,合理施肥。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完善防渗措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第二,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及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合理规划设置监测点位,提升水质监测指标,强化监测手段和技术方法。定期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状况,尤其是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的环境状况,及时掌握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地下水水资源的保护、防治、管理、开发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三,加强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可行性评估,努力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科学水平。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给水质修复带来极大难度。为满足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多元化,要不断加强对地下水水质修复技术的研究,结合资金投入、技术成本、运行成本及时间成本,找到最合理有效的修复方法。

第四,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严加保护,合理开发。所有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项目都要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开采量,合理制定开发规划。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条件,不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

生物技术受关注

目前,对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法修复技术、化学法修复技术、生物法修复技术和复合法修复技术。其中,生物法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小、维护简单、修复率较高等优点备受关注。

生物修复技术通常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将有毒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物质的处理过程,概括为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两种。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天然存在或特别培养的微生物对受污染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微生物降解,如生物反应器法,其要点是将受污染水体提升至地面后,利用地面建成的生物反应器对其进行好氧降解,在降解过程中要不断补充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和氧气。处理后的地下水通过渗渠系统回灌到土壤内,在回灌过程中加入营养物质、氧气以及已驯化的微生物,使生物降解在地下水层中得到加强。

植物修复的主要去除对象是受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主要用到的植物包括美人蕉、变叶木、仙丹花、孔雀草等。其涉及到的主要修复方式包括植物的固定作用、植物的挥发作用和植物的修复作用。

不过,生物修复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降解的污染物有针对性,因而修复过程中或许不能完全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根据相关文献,该法还会受到介质渗透作用的影响,可能会有二次污染的风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