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4-12 09:59 来源:华东院科创中心绿建所

慧聪水工业网 一、黑臭水体的成因

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进,针对城市水系的污染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与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8月发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有机物污染是直接原因,恶臭化合物是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一旦生成就难以去除。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黑臭水体的成因

根据上面“黑臭”成因,可见水体中底泥污染物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排水的电源污染,雨水径流等面源污染则是其污染的主要外部来源。

根据水体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等指标的不同,可以将水体的黑臭级别分为三级。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黑臭级别

二、现有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黑臭水体技术包括岸带修复、植物生态净化、原位化学处理、原位生物处理等方法。但这些技术都具有一定局限性。

岸带修复:景观效果为主,截污效果十分有限。

植物生态净化:在河道内种花种草效果甚微、很难解决根本问题。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选择水生植物。影响面、季节影响、植物收割。

原位化学处理(混凝处理):只是污染物转移,没有移除和去除。对有机物和氮的处理效果有限。人工投加化学处理药剂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累积,不宜提倡。

原位生物处理:对有机物有一定效果,对氮磷基本没有效果。人工投加生物制剂,难以发挥长效作用。

三、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

(1)内源污染的消除

内源污染的控制与消除,是最直接的削减黑臭水体污染源的方法,也是黑臭水体真正还清的技术大前提。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内源污染

目前,内源污染消除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船载刀具对河底板结层进行物理切割打撒。利用泵送系统对物料进行外排输送、该方式对河道水深、水流速度要求不高。施工周期短。效率高设备吊入河道后很快就可以进行施工。

(2)水生态修复

水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解决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生境重构、生境调养、生态监控。其中生境重构是基础、生境调养是核心,生态监控是关键,并且生态监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境重构包括浮游动物净水技术、基地改良技术、生态抗渗技术、生态交错带构建技术、沉水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技术、沉睡植物群落构建技术、水下森林生境重构技术。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生境重构

生境调养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水生动物生长模式,包括水生动物种类、数量、雌雄比、个体大小、食性、放养季节、放养顺序、病害防治等。多层次、先后合理地投放水生动物、形成纵向、横向共生体系,并根据水质变化,不断调整、配置水生动物种类、数量等。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生境调养

生态监控需要对水体特征参数检测调控,对生态系统监控管理,对物种多样性监测与调控,对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控制与管理,并制定应急措施和管理机制。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水体生态系统的重构

生态监控

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治理效果的长效性,应抓住黑臭水体的症结,从根源上着手,控制污染源,重构水体生态系统,做到标本兼治,根除黑臭水体。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