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都有人冒充!保护环境的人不该被欺骗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4-06 11:32 来源:千篇一绿

慧聪水工业网 中国社会现在对联合国的机构品牌的确有较多的认可和崇拜心理,特别是涉及到青少年的活动,迎合了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这一点很容易被一些企图诈骗的企业所利用。

2016年4月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一则声明,表示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形象再次被冒用。

留学咨询机构“启德教育”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16年的夏天,你选择去哪儿”项目,项目称“学完有证,助力名校申请”。文末更附上联合国环境署实习证书图片:联合国LOGO、环境署项目认证标识、联合国志愿者项目保证……

联合国都有人冒充!保护环境的人不该被欺骗

联合国环境署声明

“联合国环境署不知晓也没有参与此收费交流项目。”联合国环境署郑重声明。

事后,启德教育也进行公开说明,表示使用联合国环境署机构名称和证书,是因为自己在产品信息审核中存在严重疏漏,并就此道歉。

打着“联合国环境署”的旗号,张贴高仿证书图片,声称参加该收费交流项目可获得联合国相关证书……这已不是联合国环境署第一次被“盗名”。

在上一次“冒名事件”中,相关机构冒用环境署的名字和LOGO,招收青年领袖精品野保夏令营,收费在3万-5万人民币。环境署发现后随即在官方平台“打假”。

小千从联合国环境署了解到,此类“活动造假”并非中国独有,联合国环境署在国外也曾遭遇过类似情况。

“不过,中国社会现在对联合国的机构品牌的确有较多的认可和崇拜心理,特别是涉及到青少年的活动,迎合了中国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这一点很容易被一些企图诈骗的企业所利用。”熟悉联合国环境署相关工作的人员告诉小千。

联合国环境署告诉说,判断活动是否由联合国真正发起并不困难,以下为其提供的“官方秘诀”:

记住这些“秘诀”哦

1.是否是在联合国机构平台上发布的,如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2.如果是青少年交流项目,一般联合国机构鲜有收费;若存在收费,一般是与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的项目,费用用在支付青少年本人的基本开支,而非盈利为目的。同样,要注意这样的项目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否正规、底端是否有正规的联合国方面联系方式。若只有中介联系方式,而全部找不到联合国联系方式,说明有疑点;

3.以评奖,以发证书为卖点的一些招生、评比等较为明显的广告,即使带有联合国标志或名字,也要给与一定的斟酌。

4.所有联合国机构,包括环境署招收实习生、志愿者,都通过正规的联合国招聘网站https://careers.un.org来进行。

事实上,如环境署等联合国机构,会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开展活动,包括政府、学术机构、NGO、名人和社会意见领袖、企业等。

但是,对于合作小伙伴,联合国的要求可是很挑剔的。

除政府机构以外,联合国机构与其他这几个类别(包括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政审(duediligence)。对企业来说,政审的考核包括该企业没有不良好的记录,如雇佣童工、售卖武器、有污染历史等。

联合国机构内部的评审办公室通过政审之后,联合国机构才会和合作伙伴签署具有一定法律效益的合作协议,如谅解备忘录(MOU)、赞助商合同(donoragreement)。

联合国环境署发现,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公众科学的发展帮助研究者获得更深层的数据,得到更开阔的视角,有利于解答大气污染等复杂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参与联合国环境署的活动,并不需要参与者掏腰包,甚至无需走出国门。今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国内就有不少项目。小千为您搜集了最近两个活动:

4月,联合国环境署向公众开放地球卫士奖申请,提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4月30日。

4月23日,首届国际环境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在论坛召开前,系列“环境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北京中学校园展开。

这些活动,真的是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哦。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