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引来社会资本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3-15 09:55 来源:合肥在线

慧聪水工业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备注:即业内俗称PPP模式)正成为政府投资改革的新形式,合肥清溪净水厂PPP项目正是社会资本“试水”公共民生项目作为全省首批PPP示范项目之一,为安徽PPP破“瓶颈”探索出了新路。

创新:社会资本介入民生项目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的模式如何运作?企业进入门槛有多高?盈利点在哪?政府又如何保障公共利益?作为合肥市首例公开招标的PPP项目,已经在建的清溪净水厂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本。

清溪净水厂是安徽省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项目,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日处理规模达20万立方米,项目地面将建成市民休闲广场,最大限度集约用地。

这样一个技术要求高、处理规模大的城建项目,事关合肥排污大局,为什么要选择交给企业来投资运营?

“项目投资粗略估计大约要7亿,如按照传统模式等项目建好,肯定会给政府留下大量债务,政府全盘操作融资模式亟需突破。”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社会资本找不到靠得住的投资渠道,而像清溪净水厂这样好的民生项目又恰好缺乏建设资金,两者只要找到好的合作空间,将形成双赢。

作为安徽省首批PPP示范项目之一,清溪净水厂通过“固定土地转让价款”、竞争“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方式选择社会投资人,成为合肥市敢于先行先试、勇于示范引领的又一重要成果和创新。

合肥市排水办的专家介绍,像清溪净水厂项目估计十年左右能赚回全部成本,后十年就是企业盈利的时候。

作为社会资本的一方,国祯环保与合肥相关政府部门签署了《特许权协议》和《污水处理服务协议》。“由于是特许经营,市场风险小,不过目前门槛比较高,中小企业想进入难度还是很大的。政府通过招标,我们作为国内水务上市企业,凭借20年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能力,才可以竞争接下这个单。”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考核:运作确保公共利益不受损

社会资本介入民生项目,企业会不会为了赚钱而疏于公共利益的保障?

“政府对于项目的运营水平有严格的考核。”合肥市排水办的专家指出,面对层层监管,企业绝不会自砸饭碗。

类似清溪净水厂项目,建成后每个月都将面临环保、建设等多部门污水处理水质水量的抽检,如果不能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会是严厉的处罚,包括市场信用度的降低、上市融资、招投标的限制等等。“因为项目本身和百姓的民生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对企业的监管也更讲究合情合理合法。”专家认为。

专家:建“全生命周期”制度体系

截至目前,安徽已有37个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签约,占全国已签约项目的11%,签约率为29%。不过,安徽PPP模式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推广PPP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公热私冷”,政府积极但企业热情不高,项目签约率不高。“公公合作”,合作双方多是政府与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参与得少,盘活社会资本的效果并不明显。此外,要避免“新瓶老酒”,一些项目并没有PPP的实质,“借道”PPP搞变相融资的现象依然存在。

省经济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士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建立覆盖PPP“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为规范PPP运作保驾护航。出台操作指南、合同指南等指引文件,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加快推进PPP专门立法,推进特许经营等领域的立法工作,规范各方行为。

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创新项目运营方式,完善部分PPP项目价格调整机制,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用的统一。从优质项目着手,重点选取那些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以“使用者付费”为基础的优质项目。

同时,提高政府信用,坚守契约精神,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公平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明晰项目的盈利模式,完善PPP项目的风险补偿机制,使社会投资主体对未来现金流、盈利模式等产生稳定的预期。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