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节水法规政策与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慧聪水工业网 节约用水一直是我国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阶段我国节水法规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看到自身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因此现阶段对节水法规政策进行全面认识,对于认真落实节水法规政策,进一步开展节水工作意义重大。
一、节水法规政策的发展现状
1988年颁布《水法》首次将节约用水及其奖励提高到基本法律原则的高度。2002年新修订《水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中也有多处节水的规定。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一系列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节水管理,2000年至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2000年至今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工信部、农业部已相继出台了有关节水技术和开发推广应用,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相关节水技术标准。随后各地方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和标准,建立了节水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标准,逐步形成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奠定了节水法律的基础。从整体看,节水法规政策日益完善,节水的法律地位得到逐步提升,节水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措施、法律责任相对定型,增强全体公民节约用水意识,实现了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
二、节水法规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经过几十年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节水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
节水法规政策的核心是经济合理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其中包含科学用水和合理用水两层意思。节水经济制度的主要有: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制度、居民阶梯式水价制度、征收水资源费、征收排污费等,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起到保护作用。我国还为节水工作专门规定了技术政策。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共同发布了《中国节水政策大纲》,《大纲》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制定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的节水用水相关政策和标准。其目的是运用法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节水法规政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节水政策法律地位不足,公众参与度不够。当前节水政策法律地位不足,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实施节水法规政策和标准,主要是依赖政府的行政行为。往往社会公众并不了解节水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内容以及实施流程,造成社会公众对节水工作参与程度不高,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积极地去调动和引导社会公众的节水积极性。同时节水管理部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对违反节水法规的行为,以及高耗水企业的惩戒和规范力度不够,不能对违法者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不能从根源上治理浪费用水的行为。
(二)节水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来看,我国在节水方面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对企业和单位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有效落实节水法规、政策和标准,而不能仅仅只依靠“超计划、超定额征收累进加价水费”的单一手段管理节水工作。
(三)节水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工作需要。节水管理工作面广,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基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而且还应该具有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相应的业务专业技能。当前有些地区节水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执法人员对节水法规政策、生产工艺、产业政策不熟悉,在节水管理工作中也常存在违法现象,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节水管理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采用有效措施落实国家节水法规政策,加强节水管理
(一)要把政府职能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在总结多年来节水工作的经验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节水工作,需要用市场机制引导全社会节水,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得不到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例如,鼓励企业“污水处理,变废为宝”,客观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改造用水设施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不明显,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等特点,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由政府对节水承担主要责任,在这个前提下,将政府的行为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进节水工作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和社会的节水资金投入。按照国家节水法规政策的要求,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节水资金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节水资金投入制度,将节水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提高政府的节水资金投入比例;加价水费、水资源费按照“收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政府和企业节水基金,实行节水补助金制度,用于节水技术改造、管理以及补助对节水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用水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改造投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节水建设,鼓励企业、商户投资对用水设施进行节水改造,切实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节水投融资机制,带动全社会各方面做好节水工作。
(三)加强节水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节水法规政策是规范各级节水管理部门工作的行为准则,是保障节水活动的法律武器,各级节水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学懂弄清,掌握各项条款才能当好裁判,按规定办事。同时,节水管理工作面广,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基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而且还应该具有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相应的业务专业技能。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节水业务知识培训,使管理人员熟悉节水法律法规、生产工艺、产业政策,增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节水管理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加强节水法规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节约用水,是以社会节水、全民节水为目标。在宣传节约用水时,应立足于本地的水资源状况,充分考虑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及城市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因事而地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针对公众节水意识上的认识误区及障碍,展开富有成效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要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以及日常节水宣传向公众宣讲国家节水法规政策和标准,使其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以及要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国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节水工作的发展开始对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在节水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在节水法规政策方面,按照新时期节水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便使我国的节水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实施,使经济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