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碧波暗藏巨大机遇 海水淡化产能日新月异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1-07 10:30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慧聪水工业网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海水淡化工程每11天的产量就相当于一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按照《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的发展目标,2020年海水淡化日产量达250—300万立方米,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规模为150亿元左右,海水淡化发展的步入黄金时期。

碧波万顷,藏大期待;

海水,自古满含神秘色彩,承载着水资源战略储备和补给的重担。

海水淡化发展步入黄金时段

淡水资源贫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途径。2015年12月11日,环资司相关负责人在北京召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将积极推动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沿海各地应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安全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分析本地用水需求和发展形势,着力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不断加大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采取规划引导、资金支持、政策协调等方式,积极推动出台运营扶持政策,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推动合力,上下联动,发挥整体力量,共同推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海水淡化,即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保证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随着海水淡化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齐鲁证券认为,未来8年将是海水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海水淡化行业以及上游膜元件均存在机会。

中国海水淡化产能11天注满一个西湖

中国先后建成了日产百吨级、千吨级和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技术,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954年,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德克萨斯州的弗里波特(Freeport)运转着。

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在已经开发的二十多种淡化技术中,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都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水平,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初,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海水淡化产业也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由于国际资本大力开发中东地区石油,使这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这个原本干旱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中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又使得海水淡化成为该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现实选择,并对海水淡化装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数据显示,中国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海水淡化日产规模已达94.21万吨,同比增加4.58%,约占全球的1%。换言之,中国海水淡化工程每11天的产量就相当于一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考虑到目前水资源匮乏的严重性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未来8年将是海水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照《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的发展目标,2020年海水淡化日产量达250—300万立方米,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规模为150亿元左右。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