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 破解“看海之困”
慧聪水工业网“雨季一来,城市看海”。这是我国目前99%的城市都采用的快排模式。建设海绵体城市,就是不能让雨水排走,要把排水变为吸水。建设海绵体城市工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发展时期,各地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的建设,将城市中的雨水好好利用,使地表水达到A类标准、内涝防洪标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防洪体系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水面保持率100%、生态护坡达到50%,最终形成一套海绵城市的管控体系。
何谓“海绵城市”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这是我国目前99%的城市都采用的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体”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就是海绵城市中的绿色设施。包括城市河道、城市公园、野草和草坪等。
城市的河道
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有一条河经过,如果没有也造一条人工河。河道是对一个城市起到“清新健肺功能”的明渠,既是景观,又是主要的城市蓄水池,汇集和存蓄城市宝贵的水资源。关于城市河道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保护好,有河道就不要填上。前几年有的城市为了建道路,或避免臭河影响,把河道变暗渠,把“绿色设施”变成“灰色设施”。这不仅破坏了城市自然排水系统,还大量减少了人的亲水可能性。
二是现有的河道整治时,不要把河床变成硬铺装。河道的功能就是涵养地下水质,让它渗透下去。补水主要靠城市的水系来解决,不能不让渗透。
三是及时清理河床的淤泥。根据城市清洁程度,隔5-10年清淤一次,保证河道清洁。
四是建立城市的水污分设管道。为什么有的城市河道臭,被污染了呢?就是城市管道雨水污水不分,是一个管道。雨污水直接排到河道造成污染,所以城市一定要把雨水污水管道分离。雨水可以排到河道,污水要排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才能进入河道。
五是不要把河道堵死,变成死水。城市要建立水系,把河道、公园中的水系和管网净化后的水串起来变成活水,流动起来。这样城市的“肺”有活力,呼吸顺畅。
六是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100%全覆盖的污水处理体系。工厂废水及生活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不能直接排到河里或海里污染环境,农村污水通过小型处理装置达到标准后排放。
七是建立再生水厂。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污水90%可以利用变成中水,用来冲厕所、绿地灌溉。中水利用要强化推广,不能让它白白流走,特别是缺水城市,节约宝贵的再生水资源。
城市公园
公园不仅绿化了城市,也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公共空间,如大妈广场舞的健身场所,也是一个城市中的蓄水池。
在建设城市公园,需要注意:
一是公园的设计严格执行规划。有绿地、有湖、有休闲之地,多种树,俗话讲“大树底下好乘凉”。硬铺装尽量少,道路不要太宽,以人行合适尺度为主。绿地部分要低于道路部分,便于收集雨水。
二是公园中的建筑要严控。前几年为了平衡公园的费用,建了许多会所饭店、展馆,美其名曰公共服务,实际上为少数人服务,进去要消费。现在到了该清理的时候了,过去林区有退耕还林,公园就应该有“退房还林”,特别是在公园内造的房屋,凡是不是公园初期建的房屋,一律拆除,还老百姓一片绿地。
三是公园周围建的房屋高度与距离,规划布局要严控。要考虑人在公园中的“天际线”,一抬头就看到楼很不舒服,要向扬州瘦西湖那样很开阔。现在我们有的建筑物距离公园两三米,高层四周把公园围起来,把公园当成一景观作为卖点。现在出现问题了,公园是公共场所,早中晚都有锻炼身体、跳广场舞、吹拉弹唱的很热闹。住宅是静,公园是动,一动一静就容易产生矛盾,这就是规划留下的后遗症。
四是建设好郊野公园。城市中土地寸土寸金,除原有的公园,再造大公园不可能,“街心公园”“口袋公园”可以见缝插针,弥补公园的不足,在城市的郊区或新开发的区域,一定要考虑新建公园,特别是贴近大自然,有原生态的郊野公园,使城里人周末有一个去处。
野草与草坪
城市绿地主要是保证绿色,这些在不施肥等情况下自行生长出来的野草,抗逆性、生命力更强大,长出来后修剪就好了,没有必要拔掉。
人工草坪虽然有美观大方的景色,但不节能。一是耗水量大。以年降水量适中的北京为例,一平方米的草,年需水量为一吨,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二是养护成本高。人工草坪需要施肥、打药。三是不延年。枯死及更新换代频繁,从维护到长成草坪大约需要3-4个月的时间,草坪寿命一般在8-10年,但维护不好3-5年就换一次,这也不利于生态。
采用野草少了浇水、施肥和打药,减少了人工成本。用野草并不是简单地让土地随意长草,而是从野草中挖掘、培育出抗逆性更强,适合城市用的草种,如“地爬虎”“野牛草”等地被植物。北京推16种野草替代人工草坪,利用野草使综合养护成本下降了2/3。
城市的花卉也不要太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城市节日可以摆一些,马路旁还是以绿为主。发达国家的城市中花卉是不多见的。
如何改善“灰色设施”
相对于“绿色设施”,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则是“灰色设施”。“灰色设施”如何解决,国家提出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实施意见,在十个城市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大口径排水管,排水管两侧及上方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通道,将有助于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和蜘蛛网成架空线的情况,并提升管线水平和防灾救灾的能力。
建设综合管廊要注意:
一是规划。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统筹安排管廊建设。
二是加强入廊管理。管廊的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现有管线应逐步有序迁移到地下综合管廊,必要时要立地方性法规,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证。
三是综合管廊的资金筹措。要创新投融资模式,金融部门要放长贷款期限,一个管廊从立项到建成支付使用得3-5年时间,使用寿命应在百年,所以银行放贷应以中长期为主。可以通过发国债和政府债解决中长期低息贷款,通过部分财政资金和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解决资金问题,商业银行给予中长期贷款扶植,以长期收益的现金流来解决短期资金“强度投资”。
四是要确保工程的质量。综合管廊是百年工程,一定要建立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灰色设施”除了做好城市的下水道,另一点就是要建立城市星罗棋布的“微水库”方案。可参照日本东京的做法,日本东京有超过1000座高层建筑引入了雨水利用设施。如科技馆的8400平方米大屋顶能收集1000立方米雨水,这些水资源常年用于冲洗厕所,夏天可用冷气设备,冬季可通过喷水把堆积在屋顶的雪融化掉,这些雨水收集设备不仅减少下排水管的压力,也把水资源留住并有效应用。在日本,这种将雨水拦储并作为资源的意识深入人心,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