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信用当成为节能减排利器

慧聪水工业网 2018-09-10 08:58 来源:东方网作者:叶祝颐

慧聪水工业网 在当下的江苏,环保信用评级关系着企业的环评审批、信贷融资、水价电价……对全省近3万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而言,“环保信用”越来越重要,是可以变成“真金白银”的“青山绿水”。一旦在环保信用评级中获得“差评”,企业就将会面临污水处理费和电价加价,限制贷款等不利于发展的局面。(9月5日《法制日报》)

环保信用评级关系着企业的环评审批、信贷融资、水价电价。如果企业环评不达标,在环保信用评级中获得差评,不仅会被环保部门处罚,还会面临污水处理费和电价加价,限制贷款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局面。这对企业来讲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将企业的环境信用行为纳入征信系统,这对于激励企业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环境污染,降低单位GDP能耗,推进产业升级换代,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有的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年底突击拉闸限电;有的地方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跨省倾倒化学废料、把污染责任推给唐宗宋祖,铅中毒、镉中毒,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曾有媒体报道,有地方环保部门慑于政府的淫威,将环保监测探头设到森林公园,然后对外公布喜洋洋的环保数据。环保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和真实环保居民呈现“两张皮”的局面。

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环保信用政策,通过环保信用约束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单位GDP能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无疑很重要。

由于受执法权限的影响,环保部门此前发现企业排污不达标,往往只能要求企业停产、限产,并没有直接关停企业的权力。虽说环保部门可以处罚污染企业,但是处罚力度与企业环境违法攫取的利润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一些污染企业“认罚不治污”,消极应对环保部门处罚,造成污染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环保困境。

而实施环保信用政策以后,企业如果未执行环评审批和验收的项目、未按环保审批要求落实环保措施,或者因排污不达标、偷排污染物被环保部门查处,将不能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水价电价都要上涨。企业可以不在乎几万元十万元罚款,但是不能无视上亿元贷款泡汤,也不能无视水价电价大幅上涨。从违法成本考虑,企业在非法排污时也会有所顾忌。环保信用政策拓宽了环保部门治污执法路径,给违法企业戴上了新的制度紧箍咒,对于银行来讲,放弃与污染企业合作,把贷款投入绿色企业,信贷风险也会小得多。

当然,“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环保信用“善规”还要善施,需要形成制度合力。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转变发展观念,放弃污染政绩,不能因为污染企业创造利税较多,就袒护污染企业,干预环保部门行使职权;另一方面环保部门要挺直腰杆挑战污染企业,忠实履行监管职能,把污染企业拒之门外,深入企业一线,及时掌握企业排污、能耗动态,督促排污不达标、高能耗企业及时整改。引导企业积极投入技术改造,培育新的节能服务市场。向银行、水务、电力企业如实提供企业环保指标。银行、水务企业、电力企业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排除权力干扰,按照环保信用的要求,与环保部门通力合作,严格把关,切实遏制污染企业,激励环境友好企业。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